平面设计——汉字设计也可以很美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
2020-03-05 15:47:03
【
关闭】
分 享:
我们可能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当我们看到一些印有汉字的产品时,我们会突然失去购买的欲望。即使是一些大品牌也逃不开这样的心理鸿沟。例如,LV或路易威登看起来非常先进。一旦广告上写着“路易威登”,它就会带来自己的地方风味。不久前,airbnb的中国官方品牌是“aibiying”。有多少人哭着说他们再也不会在艾比英住宿了?
越是熟悉的文字,越有可能带来廉价感。让我们试着回忆一下,当我们看到印有汉字的产品时,无论是包装、T恤还是商标,读到的字面意思是,“这是什么?”你这是什么意思?”并继续扩展进一步的含义。
例如,如果T恤印有“绿色”一词,你首先看到的不是字体设计、排版和与之匹配的图案,而是大写的绿色。在我们看来,这不是图形或符号的设计,而是更熟悉文字。正是这种与生俱来的习惯性认知,导致我们过度解读汉字,产生一种廉价感。
在习惯了英语的外国,他们也本能地抵制英语的直接使用和简单的解释。在logo设计和产品设计中,很多欧美品牌都喜欢选择大写字母或自创的单词组合,如Gucci、coach、Nike、channel虽然以英文为主体,但它是原始的字母组合,不能一目了然地诠释字母的含义,避免了因廉价而造成的感觉靠熟悉。
正是这样的文化心理偏差,我们会发现很多外国人都喜欢汉字设计。在他们看来,汉字的存在是多么美妙。丰富的字体表达方式和古老的东方神秘文化不会刻意去理解汉字的含义,而是作为一种图形或符号的表达方式。甚至,很多我们觉得陌生的汉字,外国人都会在上面纹上中国纹身,比如“傻瓜”和“辅导员”,它们似乎有着不同的对称美。
距离产生美。在设计中,设计师需要做的是如何不让设计被一目了然的诠释。人脑有着复杂而神奇的结构。对某事的认知反应越慢,设计就越好。这样,汉字真的没用吗?汉字设计能否只与廉价挂钩?当然不是。如何概括汉唐的东方风韵。
当我们了解到改变对汉字的理解,创造一个优美简洁的汉字设计有多难时,一些设计师可能会选择放弃,继续使用更简单、更通俗的英语甚至其他外语,这样用户就可以很容易地产生对图形符号的识别。然而,它也限制了设计的可能性。
当我们局限于汉字的功能意义时,我们忘记了汉字是美的存在。汉字之美举世闻名。中华文化五千年的传承积淀。从象形符号到印章、李、卡伊、星曹,笔体、结构、形体等的不断演变,形成了汉字的写意美。字体的魅力生动多变,是一种罕见的书写艺术。不过,在设计上,我们很少愿意用汉字,这会太遗憾吗?
设计好看的元素越难,就越神奇。汉字正是这样一种存在,它考验着设计师的专业能力和设计精神。
在美感方面,优于简体字。简体字的出现是文化大众化的需要。正是因为简体字太过熟悉,而在设计中使用***。设计改变了象形文字和表意文字,更加鼓舞人心和富有创意~
与英语相比,汉字的结构非常复杂。一个英语单词可能没有意义,但一个传统的单词可以表达丰富的意义,这就需要更高的排版设计。如何将复杂的***充分融入设计中?***把背景尽量简单,突出汉字的设计感~
从我们的视觉感受来看,如果所有的元素都以复杂的方式堆积起来,我们就找不到***,更难以体验到***的独特美。
封面设计采用画笔字,背景以蓝白为主,大空白,并在细节中加入少量其他元素
段落、空白、字体、空间、意境的每一个细微的调整都会使汉字表达出更多的情感和个性。众所周知,“lessismore”是一个设计标准,但不是***的一个。在汉字设计中,我们遵循这些设计方法,但不限于此。更多的跳跃和节奏设计尝试可能会再现不同的汉字。
当我们比较字体和图形符号的设计时,我们会发现字体的局限性。很多时候,当用户记住一个品牌,图形会更容易识别。词汇在不同国家都有文化障碍,但图形不能,甚至不能表达更多层次的意义。例如,***的“星巴克”仍在设计标志性的双尾美人鱼标志。比如法国***葡萄酒品牌拉菲,一开始可能不会马上想到法文的拉菲,但可以想到品牌标识中的五个箭头
在产品外观设计中,图形与汉字的结合是一个很好的尝试。汉字常给人一种严肃、呆板、方正的感觉。如果你认为只有汉字太单调,可以把一些图形风格与东方元素结合起来,增加意境。比如油纸伞、纸扇、桃花、牡丹、水墨、丝绸、旗袍这些独特的形象元素都恰当地融入到汉字的设计中,没有噪音,就会产生令人兴奋的美,这就是设计的力量。